#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排名出炉#
2025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录得4.67万亿元,同比下降11.2%,标志着行业持续多年的高速扩张阶段进入深度调整期。这一数据背后,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分化格局:31个省区市中,6省实现正增长,25省则面临下行压力。经济总量领先的三大省份调整幅度较大,与部分西部省份展现的相对稳定性形成对比。这种分化现象,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路径与区域发展差异提供了重要窗口。
一、 行业深度调整:发展模式的转变与定位演化
回溯十年前,房地产投资曾是地方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每1元地产投资可带动3-5元上下游产业链产值,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比较高。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反映了行业的深刻变化:全国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降至18.8%(较2023年下降3.2个百分点),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0%,处于近十年较低水平。
这种变化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房住不炒”政策长期引导下,叠加居民部门杠杆率处于较高水平后需求动能趋稳,以及房企经营策略普遍向“保交付”聚焦,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模式与定位正在调整。2025年上半年的区域分化,正是这一调整期的具体表现:不同区域在适应新形势、探索新动能方面展现出不同进度和路径。
二、 区域分化格局:不同路径的适应与探索
“6省正增长、25省承压”的分化格局,反映了不同区域经济结构、政策响应和资源禀赋的差异。
上海(+3.8%)与天津(+3.0%):土地资源配置优化与功能复合实践
上海以3.8%的增速领跑全国,其1400亿元土地出让收入的背后,是土地供应策略的优化——核心区域优质地块供应占比提升,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天津的土地出让收入实现139%的增长,展现了在土地市场整体承压下的有效探索。通过优化土地用途结构(如增加产业配套用地)、调整市场准入条件,天津吸引了国有企业与优质民营资本参与,实践了以土地为载体促进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
河北(+2.0%)与陕西(+0.9%):“三大工程”的政策驱动效应显现
河北2.0%的增长,主要受益于石家庄等地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推进。“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部署在此转化为实际投资增量。陕西的延安市以11.6%的增速领跑全省,其驱动力来自革命老区获得的“城市更新”专项债支持,老旧小区改造与交通路网升级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链投资。
福建(-31.3%)与辽宁(降幅超23%):产业关联度与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福建的调整幅度较大,值得关注。作为全国家居、建材产业重要基地,其房地产投资与本地相关产业链关联紧密。房地产投资收缩对下游产业订单产生影响,进而也可能影响新项目的配套投入节奏。辽宁、青海等省份面临的情况则涉及人口流动与财政能力的综合影响,需要在“保交楼”与“稳投资”之间寻求平衡。
广东、江苏、浙江(-16%左右):经济强省的结构调整
作为全国房地产投资体量最大的三个省份,粤苏浙的调整幅度具有代表性。广东的家居产业集群、浙江的建筑业实力、江苏的建材产业链条,均与房地产行业关联度较高。房地产投资收缩对这些关联产业带来传导效应(如部分企业订单量减少、在建项目规模调整)。这反映了经济强省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所面临的情况。
三、 分化背后的驱动因素:多维度的区域发展基础
2025年上半年的房地产投资区域分化,体现了区域间发展基础与适应能力的差异:
东部沿海核心城市(如上海、天津): 在土地资源管理、城市更新模式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在行业调整中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西部省份(如新疆、西藏): 得益于基建投资(如新疆的新能源项目、西藏的交通枢纽建设)与工业投资的增长,对房地产投资波动起到了缓冲作用。
传统经济强省(粤苏浙): 由于产业链与房地产关联度高,在行业调整中传导效应更为明显,反映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度。
调整幅度较大省份(如福建、吉林): 则体现了产业结构特点与人口流动趋势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这种区域分化格局,是中国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中的一个观察点:在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变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愈发依赖于产业体系的韧性、政策创新的效能以及人口资源的质量。
四、 未来展望:房地产投资转型的方向探索
审视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房地产投资的区域分化仍在持续,行业发展模式正经历深刻重塑:
土地资源配置优化持续推进: 上海、天津的实践表明,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功能复合化,是适应新阶段发展要求的探索方向。
“三大工程”的支撑作用增强: 河北、陕西的案例显示,政策驱动的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及“平急两用”设施建设,已成为稳定投资、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产业链协同与韧性建设重要性提升: 粤苏浙等经济强省的情况提示,增强产业链协同性和整体韧性,对于应对外部变化至关重要。
人口、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 新疆、西藏等地的情况表明,促进人口集聚、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形成更为多元的发展动力。
当前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与区域分化,是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的客观现象。它提示行业参与者与政策制定者需共同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土地要素利用方式持续优化、人口与产业发展互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区域格局将在调整与适应中寻求更高质量、更加协调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