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现在这舞台真是热得冒烟。张鹤伦去济南演了个专场,锦旗还没展开,人心就跟上了发条似的。咋回事,观众疯了么,演员慌了么?稍不留神,就成了热搜素材大礼包,心头一紧。这是舞台,还是比心眼儿的考场?
济南那天,没座儿都要靠抢。票快卖空了。1700个座,不带喘气的。张鹤伦这名字,搁这舞台上就是票房保险箱,群众买账。确实,场子里人挤人,哪怕站着也得蹭两耳朵相声。有人开玩笑,说剧场里空气都快不够了,连椅子缝都不剩。
张鹤伦收锦旗已经惯了,可这年头,锦旗越来越“搞怪”。郑州那回,观众送的条幅,写着“年少不知道伦郎好,错把郭于当成宝”。这话一展开,台下乐得拆台,台上二人脸拉老长。啥意思?把郭德纲、于谦都给怼进去了。气氛差点尴尬到飞起。
观众有点调皮,演员也不傻。这不,有过郑州那遭,济南专场张鹤伦看锦旗时,小心得跟拆炸弹似的。“陪睡之恩”几个字,倒还算收敛。这年头,演员分分钟得当侦探,戏演完还得防被“玩”。主意多,有时候真不敢大意。
网上网友更会起哄,还调侃,说张鹤伦只有和别人比能赢,但和自家师父比,那得绕行。现在观众整活儿也是门学问,追星要“有态度”,锦旗全靠创意,别人送花,这里送段子。
你们说,这到底算不算真心支持?有唱衰的,就说是捧杀。有人乐见,觉得互动就是这样才有味道。可谁敢说,演员内心就不犯怵?一不留神就有全网在盯梢,亏大了谁管你心情。观众呀,怕不是来听相声,是来斗智斗勇。
这风气也真新鲜。2024年,各地德云社的专场里,观众拿条幅送锦旗的新闻这才一个月不到传了好几次。花样咋越来越野?有人说,全民自带段子手技能,进剧场也能当主角。不过,这主角当得安不安全,可不一定。
想想人家张鹤伦,为了演出这些事儿操多少心。今年世界巡演甩掉时差才没几天,国内五站连刷,一场比一场热火。深圳、鄂尔多斯、宁波、绍兴、又杀回济南。票房跟着行情水涨船高。
说句不怕笑的话,张鹤伦像是上了发条机器。哪里有需求,直接飞过去,生怕错过机会。同行有的精彩,有的悠着点,他和搭档郎鹤炎,从早赶到晚,车轮子都快歇菜了。可还是得笑脸迎人,照单全收,不能有怨言。
忙归忙。忙到嗓子沙哑了,也得接着唱。粉丝喜欢,资本愿意,主办方眼里全是票房和人气。但你们看着几场专演的火爆,有没有想过,演员身体吃得消不?创意互动越来越重,反过来就是压力。
专场举办得多,节目设计就容易重复。观众盯着更新鲜的笑点,演员不得不绞尽脑汁创新。弄不好,新鲜劲没了,票房可要打折扣。相声不是快餐,灌得多了哪能不疲劳?
你看,张鹤伦有综艺邀约,但还是一场场拼专场,没别的,就想稳稳地把自己的舞台扛住。网友有的调侃,说伦哥大半年不冒泡,其实背地里忙成狗,闷头苦干罢了。要是他不出新花样,粉丝会唱反调,网络热议成堆。
现在的观众也讲究参与感。进了剧场光看不过瘾,还得秀才艺。送条幅、亮锦旗,不够,还要玩一把“黑色幽默”。有时候场面一失控,演员没准备好,气氛就容易低气压。台上一把汗,台下全是掌声,你说魔幻不魔幻?
票房收入当然有保障。这类千人场,八成的上座率就能回本。济南专场不仅票卖光了,据说旁边小摊都加了鸡蛋灌饼。热闹是挺热闹,但刨去这些外围消费,演员精神压力一大截没人懂。
有演出策划的老先生就说了,观众要是只顾着制造话题,台上的演员反倒被绑架了。互动本该是缘分,变成了套路,结果啥?轻则挨“整蛊”,重则被群嘲。临了,谁都没落好。
不少德云社的同行,如岳云鹏、孟鹤堂,综艺、剧场两头跑,又接广告又拍网剧,分身有术。对比着瞧,张鹤伦专注舞台,愿意脚踏实地。但人才一多,分工大了,演员压力就更大。这行竞争激烈,你不拼,下一位就踢门进场。
还有种说法,说相声的本事其实拼的是心态。能不能挨得住现实的磨,是不是能保持舞台的真心。不止一次,老观众提意见,网上“审丑”文化太重,相声快成了段子市场。看得多的是段子,听得少的是诚意。
其实前车之鉴不是摆设。郑州那事儿,观众恶作剧成了段子,演员只能硬着头皮笑场。结果网络热点炸裂,背后哪有几个人能体恤台上的尴尬。调侃可以,若玩成了整人,真没啥意思。
演艺圈也是这样,笑一场难,哭一场容易。张鹤伦一次次接受新梗新玩法,但他到底得设个边界。要不,有一天,“互动”都冲出舞台,舞台还能剩下什么本色?那天牌子掉地上,谁给捡?
还有观众说了,你看人家演员,久经江湖,台词利落情绪稳,其实背后全是心机。锦旗事件闹了两回,前怕狼后怕虎,表情管理都得随时准备。有点像拿起锤子敲核桃,生怕下一次砸到自个儿手,准得了个教训。
回过头看,今年五月这一连串专场,票房满上,网络讨论声嗷嗷的。有人欢喜,有人焦虑。欢喜的是,有偶像相陪,有头条热搜。焦虑的却警觉到:场面热闹完了,演员想要喘口气都得偷偷摸摸。不跑到下一个现场,生怕观众调头走人。
你说到底是谁的主场,台上还是台下?是观众的段子更绝,还是演员的幽默更顶?今年这风气闹得,连票贩子都说行情转疯了,紧跟着粉圈逻辑来。这舞台,没章法,真能随意玩下去?想想也让人发毛。
真心希望观众记住一点,捧场不等于任性,互动是乐趣也是分寸。演员不是木头人,也有脾气有底线。总不能老让演员当“对靶子”,累不累心自个知道。
吐槽两句,不是说观众坏,而是希望热闹别变味。喜欢张鹤伦才不愿他被“锦旗”搞怕了。舞台本来就是好事,别搞成你攻我防。
大家伙都来想想呗,观众送锦旗玩段子,是给演员面子,还是设了只无形的套?哪天整成了“段子场”,还剩几分相声的本真?你说呢,这样的互动到底能不能一直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