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9月底,中共雁门工委的教导队带了头,联合了双龙中心区的勇敢民兵,还有从陕甘宁边区特意派来的高手,一共200多人,一起成立了雁门支队。他们和黄龙地区的党组织、武装队伍紧密合作,采用游击战的巧妙方法,靠着聪明和机敏,一次次用奇招取胜,给了国民党胡宗南部很大的打击。雁门支队那些精彩的战斗故事,到现在还在当地老百姓嘴里传个不停,成了鼓舞人心的历史好故事。
咸榆公路在宜君县里弯弯绕绕走了大约50公里。这条路地形很特别,周围都是高高的山和深深的沟。特别是宜君梁那段路,地理位置很好,攻打敌人很方便,撤退时也有天然的保护。雁门支队常常在这条路上灵活机动,突然给敌人来个狠的。这里面,游击队员王俊昌特别勇敢,他的故事在当地传得很广,成了鼓舞人心的佳话。
1946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王俊昌带着三个游击队员悄悄地回到了老家偏桥镇。小镇在黑夜中安安静静的,王俊昌小声对队友们说:“你们在对面山头上藏着,帮我看着点,掩护我。我呢,就溜进镇子里,搞突然袭击。”他无声无息地在黑夜中穿梭,直接闯进了敌人的保公所,猛地推开门,冲着正在睡觉的敌人大喊:“别动!谁动谁先死!”屋里的敌人被这一下子吓得动都不敢动。王俊昌靠着聪明和勇敢,没放一枪就得到了三支步枪和三个子弹袋。他出门时,故意大声喊给外面的队友听:“你们看好窗户,有敌人动就开枪!”说完,他又飞快冲进另一个窑洞,用同样的方法又得到了两支枪和两条子弹袋。干完这些后,他撒腿就往街上跑。跑的时候,他还回头朝保公所的方向开了两枪,吓唬吓唬敌人,然后就赶紧离开了这个小镇。
王俊昌半夜攻打保公所,特别勇猛,名声一下子就传开了,大家都叫他“勇敢的杰娃子”。这次突袭大获成功,让游击队员们的信心大增。过了几天,王俊昌带着一个班来到偏桥塬,他们聪明地找了一个废掉的碉堡躲起来,离偏桥街就只有一公里远。白天,他们就在碉堡里放哨和休息,一到晚上就去偷袭敌人。
有一天,他们瞧见公路上跑来一辆两匹马拉着的大车,车屁股后面还跟着几个扛着枪的敌人。游击队员们立马在公路两边躲了起来,等敌人靠近,王俊昌第一个举枪就打。可倒霉的是,他的枪突然坏了,这样一来敌人就发现了他们。就在这紧要关头,王俊昌一点也不慌张,大声喊道:“先别开枪,抓活的!”一听这话,埋伏的队员们立马跳出来,冲向敌人。王俊昌和队友们又一次没受伤就赢了,还缴获了好多东西,有枪、马、衣服,还有重要的文件呢。
雁门支队老在咸榆公路边上偷袭敌人,搞得1948年解放前这一带敌人从没消停过。他们隔三差五就在公路上给敌人来一下子,今天胡匪军被伏击了,明天车队又挨了打。雁门支队的勇猛让敌人吓得要命,宜君梁这条路,敌人走起来都心里发憷。
1946年9月,中共雁门工委严格按照黄龙特委关于支援王震将军战斗的计划行事。为了让宜君的国民党军队被困在东部地区,工委书记薛志仁亲自带领队伍,包括教导队、精选民兵和游击队员,总共100多人,开始了一段为期12天的向东挺进的旅程。
许天洁想了个办法,他偷偷地跟地下党的人联系上,打算把原本要给保警队的先进武器转给游击队。接着,他带着二十几个保警队员,说是去增援,高高兴兴地往宜君去,最后在云梦乡南堡村的瓦渣岭安了营扎了寨。
瓦渣岭从东山头一直延伸到西山头,虽然不是特别高的山,但地形也是高高低低的,长满了各种花草树木。岭顶上,野草和树木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厚厚的绿色围墙。而在岭北的半山腰,藏了个小村子,地势有点凹进去,十几户人家就挨着山住着。许天洁带着的保警队,就住在这个村子里,等着好时机到来。
过了两天,雁门工委的共产党人收到了消息,马上进行了安排。易生明带着30多名精明的游击队员,从岭北的山上直接往村子里猛冲;而秦万智则指挥着20多名游击队员,绕到村子北面的山坡上,翻过沟壑去堵截敌人的逃跑路线。另一边,薛志仁亲自带着剩下的人从东边快速前进,支援两路主攻部队。他们从南堡到瓦渣岭,沿着三里长、弯弯曲曲的山路,队伍跑得飞快,很快就到了事先计划好的战斗地点。
易生明指挥部队排成长蛇阵,借着茂密的树林和草丛做掩护,悄悄从山岭的北坡逼近。随着一声命令,游击队员们就像勇猛的老虎冲下山来,一下子端掉了敌人的机枪哨岗,把大房子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时候,大房子里的许天洁听到外面“放下武器,饶你们不死”的响亮口号,心里立刻明白是游击队大规模进攻了。他和警卫员立刻跳上马,趁着场面混乱,机智地突破了包围。剩下的二十多个敌人,则全都被游击队俘虏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国民党宜君县的县长李笑然那里时,他吓得魂飞魄散,什么也顾不上了,连忙逃出了县城。这次游击队巧妙安排的战斗,最后取得了大胜。
1947年2月,国民党胡宗南的部队突然对陕甘宁边区发起了大举进攻,他们占领了中共关中地委在马栏的地方。碰到这种紧急情况,雁门支队马上开了个急会,商量该怎么办。大家都觉得,虽然咱们军队的装备不太好,但战士们的斗志很旺盛。商量之后,大家一致同意利用白家沟的好地方埋伏起来,狠狠地给敌人来一下。
安排好之后,游击队员们飞快跑到自己的地方。一些人躲在南边的山坡上,一些人藏在北边的山坡上,另外一支小队呢,就在西边正面故意吸引敌人进来,设下了一个聪明的陷阱,就等着敌人上钩了。
敌人没发觉就踏进了埋伏地儿,游击队员们个个攥着手榴弹,等敌人一点点靠近,直到离咱们只有二三十米了,大家一块儿猛烈开枪,手榴弹也跟着爆炸,敌人立马就乱了套。没一会儿,王俊昌带着游击队员们猛地冲向敌人,可敌人想分出一部分人来抵挡,好让骡马队赶紧逃跑。但他们不知道,后路早被我军四中队的侦察班给堵死了。一看跑不掉,敌长官只好带着剩下的士兵往北面山坡逃,想靠着那片密密的柏树林做最后的挣扎。进了树林的敌人仗着手里的好武器,躲在树后面不停地开枪。没想到一颗子弹擦过了王俊昌的脖子,鲜血一下子就染红了他的衣服,可他不管自己受没受伤,忍着疼继续指挥,把敌人困在了半山腰。
这时候,薛志仁带着队伍及时来帮忙,他们飞快地冲上山顶,从侧面绕过去,一把夺过了敌人的机关枪。敌人火力一减,咱们的战士就大声喊:“放下枪就不杀!”“解放军优待俘虏!”最后,剩下的敌人全都投降了。
在白家沟的战斗中,雁门支队大放异彩,打了个漂亮仗。他们把一个胡宗南165旅的运输排彻底消灭,抓了31个俘虏,还缴了18头驮满子弹的骡马、两挺美国造的轻机枪和20多杆步枪。这场胜利不仅帮了关中地委反扫荡的大忙,深入敌后把敌人拖住了,也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大功。
解放战争一步步取得胜利后,雁门支队完成了它的重大任务,后来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规部队。变了身份后的雁门支队,还是保持着以前的光荣传统和不怕打的劲儿,不断学习新东西,接受新任务。他们不光参加各种军事练习,还常常参与真正的战斗任务,让自己越来越能打,也更会处理复杂情况。雁门支队的战士们心里一直装着使命和责任,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他们用实际行动,让大家明白了“人民军队就是保护人民”的道理,一直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宁、繁荣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