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这东西吧,咱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吃,油煎水煮蒸蛋羹,怎么吃都香。可你能想象吗?一个普通的早饭,一家四口,全吃了鸡蛋,结果送进了医院——
不是因为吃太多胆固醇高了,而是食物中毒,而且还挺严重。后来钟南山院士都发声了,说很多人买鸡蛋回家就这么做,结果就“出事儿”了。
到底怎么回事?鸡蛋不是天然健康食物代表吗?怎么就变成“毒蛋”了?咱买鸡蛋到底还能不能吃?鸡蛋要不要洗?要冷藏吗?生吃行不行?这些事别说普通人
连不少年轻医生都容易糊涂。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讲讲,鸡蛋到底能不能随便吃,怎么吃才不出事。
事情的关键,就在一个字:“洗”。
很多人鸡蛋买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洗,觉得干净卫生嘛,谁愿意吃带鸡粪的蛋?但你知道吗?把鸡蛋洗了——尤其是用水冲、用洗洁精洗——你可能正在把一个本来好好的蛋,变成“细菌温床”。
为什么?鸡蛋壳上本来是有一层天然的保护膜,这层膜是母鸡下蛋时自带的,用来隔离外界细菌、湿气、空气。
你一洗,尤其是用热水洗、泡水里搓,膜没了,蛋壳又多孔,细菌就能顺着缝缝钻进去。尤其是沙门氏菌,这玩意一旦进去,在室温下就能繁殖得飞起。
你以为你在洗干净,其实是在给细菌开门。
你别说,这事还真不新鲜。早在好多年前,国内外都有研究发现,沙门氏菌污染的病例,最常见的源头之一就是鸡蛋,尤其是被洗过、又没马上冷藏的鸡蛋。
钟南山这次也不是“危言耸听”,是因为最近又有中毒案例了。而且是全家一起吃,全家一起拉肚子,严重的还发烧脱水,甚至要住院。
那鸡蛋到底洗不洗?答案是:新鲜的、没裂的鸡蛋,千万别洗,直接放冰箱冷藏就行。你要是实在觉得脏,可以轻轻擦一下,别水洗,尤其别泡水。
要洗也要等到要做菜、要下锅前那一刻再洗,洗完立刻做熟,别再放着。
说到这儿,咱顺便把鸡蛋储存的几个误区捋一捋,别光怪鸡蛋“有毒”,很多是咱自己保管方式不对。
第一:鸡蛋不能常温放太久。尤其是洗过的蛋,如果你放在厨房台面,夏天温度一高,细菌就能把里面当五星级宾馆住。哪怕蛋壳看着完好无损,里面其实已经变质了。
正确做法是放冰箱冷藏层,温度别高于4℃。
第二:别和有异味的食物混放。鸡蛋壳是多孔的,什么榴莲、咸鱼、韭菜……你要一起放,鸡蛋吸味吸得比抽油烟机还快。
到时候鸡蛋炒出来一股“咸鱼蛋炒饭”味儿,不是你厨艺不行,是蛋“中了毒”。
第三:不要用过期鸡蛋做熟食。有些人舍不得扔,把放了两个星期的鸡蛋做成溏心蛋、蛋黄酱、生拌蛋黄……这就跟在高速路上倒车一样危险。鸡蛋再宝贵,也别拿肚子开玩笑。
你可能问,那鸡蛋能不能生吃?别的国家不是都有“生鸡蛋拌饭”那种吃法吗?说实话,不建议。
中国市面上的鸡蛋,大多没做巴氏杀菌处理,不像日本那样对生食级鸡蛋有严格标准。你要是非想尝试,起码得确保鸡蛋来源可靠、当天新鲜、蛋壳无裂痕
而且吃了以后冷藏及时,最好还是煮熟点更安心。
那蛋壳裂了还能吃不?这得看程度。如果是运输过程中轻微裂纹,马上就吃,煮熟倒也行。但如果裂缝都变色了或者放了几天,赶紧扔了,别犹豫。
因为一旦鸡蛋裂了,细菌污染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尤其是李斯特菌,这货对孕妇、老人、小孩特别不客气,轻则胃肠道翻江倒海,重则可能感染血液系统。
还有一个冷门误区:别把蛋清和蛋黄分开来放。有人做蛋糕剩下蛋黄,觉得扔了可惜,就冰箱里单独搁几天,这其实也是高风险操作。
蛋黄一旦离开蛋壳,营养丰富、又无壳保护,简直就是细菌的天堂,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爱在这类高蛋白环境里扎营。你要真想留,得密封冷藏并尽快用掉,超过两天就别犹豫,扔。
再说说炒鸡蛋的事儿。很多人为了“嫩”,蛋液没炒熟就出锅,尤其是做那种溏心鸡蛋、布丁蛋羹。其实这时候鸡蛋里的细菌可能还活着呢,尤其是做给孩子吃的
一定要全熟。怎么判断?最简单的一招:蛋黄不流油、蛋白不发黏,基本就熟透了。
说到蛋的营养,咱也别神化它。鸡蛋是好东西,蛋白质含量高、卵磷脂丰富,确实是优质蛋白来源。但也别一天吃五六个,尤其是老年人,胆固醇摄入也不能忽视。
一般健康人每天吃一个到两个蛋就够了,既补营养又不超标。要是本身有高血脂、胆固醇偏高的人群,建议控制在一个以内,或者只吃蛋白不吃蛋黄。
聊到这儿,咱来个重点回顾,鸡蛋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五个方面:
1. 洗蛋不当,破坏保护膜,导致细菌污染。
2. 储藏不当,高温、潮湿、混味,助长细菌繁殖。
3. 生吃或半生不熟,增加感染风险,尤其是沙门氏菌。
4. 裂蛋使用,高风险操作,易被李斯特菌感染。
5. 摄入过量,虽好但不能贪,尤其对高血脂者要控制。
所以说,鸡蛋不是不能吃,而是别乱吃。处理得当,它是宝;处理不当,它真可能要你命。
鸡蛋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真复杂。问题就出在咱以为“这点小事儿没关系”,但身体可不糊弄人。真正做对了,才是吃得安心、吃得值。
那你平时买鸡蛋会洗吗?是不是也放在厨房外面常温放着?你吃鸡蛋喜欢煮的还是煎的?有没有遇到过裂壳的鸡蛋还犹豫要不要吃?
欢迎在评论区唠唠,聊聊你家的“鸡蛋经”。
你家冰箱里的鸡蛋,是洗过的吗?
参考文献: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2023版)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年第56卷第8期:鸡蛋保存方式与沙门氏菌污染相关性研究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