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反华内容缩水至400字
2025年6月24日,荷兰海牙的北约峰会现场,特朗普要求成员国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5%,远高于现行的2%目标,并公开抱怨北约“管得宽、花得少”。
让欧洲盟友措手不及的是,他强令删除联合声明中所有涉华敏感表述,包括“中国威胁论”“印太战略”等关键词,最终文件从往年的5000字砍到仅剩400字。 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事后调侃特朗普像“一家之主的爸爸”,言语间满是无奈。
这一举动被解读为特朗普的“战略收缩”:避免北约过度介入亚太事务,集中资源应对俄乌冲突等欧洲本土危机。 背后则是美国财长贝森特(对华接触派)与国务卿鲁比奥(对华鹰派)的角力,前者主张“中美互补”,后者曾突击出台中国留学生签证限制,如今贝森特显然占了上风。
CEO天团复制“中东2万亿”模式
几乎同一时间,美方主动向《日经亚洲》透露:特朗普正筹备今年晚些时候访华,拟率领包括特斯拉、英伟达、波音等数十家美企CEO组成的商业代表团,规模堪比5月中东之行(当时签下2万亿美元订单)。 特斯拉CEO马斯克是否随行成焦点,若出现,意味着两人已冰释前嫌;若缺席,则暴露特朗普团队内部分裂。
稀土、美债、农产品一个不能少
稀土卡脖子:美国78%的稀土依赖中国,F-35战机每架需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军工供应链30%捏在中方手中。 澳大利亚智库测算:美企库存仅剩18个月,重建供应链需5年,根本等不及。
美债危机:美国联邦债务突破36万亿美元,中国却连续7个月减持美债至16年最低。 若持续抛售,恐引发美财政市场崩盘。
农产品替代战:中国加速采购西班牙猪肉、巴西大豆,甚至批准阿根廷豆粕首笔输华订单,打击美国农场主利益。 特朗普因失去中国订单已遭农民集体抗议。
为此,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急喊话:“只要中国交付稀土,美国就取消贸易制裁! ”中方回应绵里藏针:将“依法审批”出口申请,且军事用途稀土仍严格受限。
阅兵邀请背后的个人执念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特朗普收到观礼邀请。他对2017年法国阅兵式念念不忘,曾因美国阅兵筹备不力怒斥防长。 若成行,他将成首位出席中国阅兵的美国总统,与普京同框画面极具象征意义。
不过,此举激怒国内鹰派。 卢比奥等人抨击“向中国低头”,特朗普需权衡:既要借外交突破拉升43%的历史最低支持率,又怕被贴上“服软”标签。
欧盟准备“硬刚”美国
特朗普的转向引发连锁反应。 德国副总理哈贝克公开批评其关税政策“霸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欧盟“准备好反制美国科技和服务”。 欧盟担忧成为中美妥协的牺牲品,正加速与中国磋商气候、贸易合作,中国外长王毅7月初将访欧协调立场。
刚果(金)与卢旺达在美国斡旋下签署和平协议,约定向美开放矿产资源,试图打破中国供应链主导,美方“非洲突围”的意图昭然若揭。
稀土管控+市场替代
中国商务部明确划出红线:合作需以“取消单边关税、纠正错误做法”为前提,反对“以谈为幌子”的施压。 稀土出口虽部分放开,但实施“终端用户核查”,严防技术外流和军事用途。
市场层面,中国加速多元化布局:用巴西大豆替代美国订单,采购阿根廷豆粕填补缺口,西班牙猪肉挤占美市场份额,这些动作直击特朗普“农业州票仓”。
特朗普的“示好”本质是危机驱动的战术回调,稀土断供、美债抛售、农民抗议三重压力下,他需要中国“松口”缓解国内燃眉之急。北约删反华声明、率CEO访华的操作,不过是为这笔交易清场搭台。#图文打卡计划#